孩子長太快,不一定是好事。女生如果在 8 歲前就開始長胸部,或在 10 歲前就來第一次月經,可能是「性早熟」。性早熟會讓骨頭太早成熟,最後身高可能變矮,也可能帶來情緒與同學相處的壓力。
但別緊張——越早發現、越早處理,影響越小。
在家先自我檢查:3 個訊號
- 8 歲前就出現乳房發育,或 1 年內長高超過 7~8 公分。
- 體味、痘痘、腋毛明顯提早出現。
- 10 歲前就來第一次月經。
會做哪些檢查?
- 量身高體重、看生長曲線。
- 拍 手腕骨齡 X 光、抽血看女性荷爾蒙與腦部刺激相關的激素。
- 需要時做 骨盆腔超音波(評估子宮、卵巢是否提早長大),少數情況評估 腦部影像。
- 追蹤頻率多為每 3~6 個月一次,觀察身高速度、骨齡與第二性徵的變化。
為什麼會性早熟?
- 體脂肪過多、體重過重
脂肪組織會分泌訊號,也會把部分荷爾蒙轉成雌激素;脂肪變多,青春期開關較容易被提早啟動。研究顯示女童若過重或肥胖,提早發育的風險顯著上升。 - 睡不夠、太晚睡
青春期由大腦的「生殖開關系統」調控,包含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神經元與其上游的神經元;這套系統帶有晝夜節律。晚睡、夜晚光線過強會削弱夜間的入睡訊號,降低對生殖開關的抑制,較容易提早啟動。 - 環境荷爾蒙
某些化學物質(如雙酚類、部分塑化劑)可能模仿或干擾雌激素作用,也可能提升芳香化酶活性,讓體內更容易把雄烯類轉成雌激素,於是子宮、卵巢、乳房的發育訊號被提早打開。日常採取「能少就少」原則最安心。
小兒科醫師會怎麼治?
- 抑制青春期的針劑治療
就像把「青春期開關先關小」,讓骨齡跑慢、替身高爭取時間。是否需要治療,要綜合 骨齡、長高速度、心理壓力、家庭目標 一起決定;治療後每 3~6 個月回診追蹤。
中醫怎麼幫忙?
中醫會依體質調整,常見有三型交疊:
- 腎陰不足(容易燥熱、睡不好)→ 滋陰、清火。
- 肝鬱化火(情緒急、乳房脹痛、長痘)→ 疏肝、清熱。
- 痰濕內蘊(體重偏高、口味重)→ 健脾、化濕。
臨床應用重點
- 中藥:多篇研究彙整顯示,適當處方可讓女性荷爾蒙與腦部刺激相關激素下降、骨齡放慢。
- 針灸、耳穴與經皮電刺激:部分隨機試驗顯示,有機會讓荷爾蒙與超音波指標回到較緩和狀態,安全性良好。
- 最務實的做法:中西醫整合。需要為身高爭取時間者,先與小兒科討論標準治療;中醫同步協助睡眠、情緒、體重與作息,由醫師辨證客製處方與穴位。
自己能做的 6 件事(今天就開始)
- 體重管理:三餐正常、少含糖飲料與宵夜;每週 3~5 天、每次 40~60 分鐘運動。
- 早睡夠睡:國小孩每天 9~12 小時睡眠;晚上 10 點前上床,睡前 1 小時關螢幕、調暗燈光。
- 少碰環境荷爾蒙:熱食不要裝塑膠、避免微波塑膠盒;選氣味淡、成分單純的清潔用品;回家先洗手再吃東西。
- 吃對東西:每餐有蛋白質(魚、蛋、豆製品),多蔬菜與全穀;少油炸與高糖點心。
- 情緒陪伴:提早跟孩子說明身體變化是正常的;遇到同學玩笑,教孩子自在回應。
- 固定追蹤:定期回診,看身高速度、骨齡與第二性徵變化,必要時調整治療。
爸媽最常問
1. 8 歲就開始發育,一定要治療嗎?
不一定。要綜合骨齡、長高速度、心理壓力、家庭目標來決定觀察或治療。
2. 中藥會不會越補越早熟?
不會「一味進補」。中醫依體質辨證用藥;研究顯示有機會讓荷爾蒙下降、骨齡放慢,需由醫師規劃並規律追蹤。
3. 喝豆漿、吃豆製品會讓女兒提早發育嗎?
一般飲食量不會。豆漿、豆腐、豆干、毛豆是健康蛋白與高纖來源;真正影響青春期的關鍵還是睡眠、體脂、環境荷爾蒙與作息。
門診時間
醫師:呂長庚 中醫師|主治:內婦兒科、中醫減重、體質調理、代謝症候群、慢性病治療
地址:台中市西屯區福順路 78 號 1 樓|📞 04-2463-6606
看診時段
- 週一: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二:早診 09:00–12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三:午診 14:00–17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四:早診 09:00–12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五:午診 14:00–17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六:早診 09:00–12:30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