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輔助治療中的中醫角色:結合科學與傳統的全人關懷

當一個人被告知罹患癌症時,生命的節奏瞬間被打亂。西醫治療如化療、放療、標靶藥物,確實是現代醫學的利器,但同時也帶來副作用:噁心、掉髮、免疫力下降、失眠與焦慮
這些副作用,往往比腫瘤本身更讓人難以承受。

而中醫,在這裡的角色,不是取代,而是陪伴。


中醫的價值:補充與平衡

中醫的核心是 辨證論治。不同於西醫專注於腫瘤,中醫注重整體狀態:

  • 氣血不足 → 倦怠、易感染 → 補益藥材(黃耆、人參)
  • 陰虛火旺 → 失眠、口乾、盜汗 → 滋陰安神(百合、麥門冬、酸棗仁)
  • 脾胃受損 → 食慾不振、腹瀉 → 健脾和胃(香砂六君子湯、藿香正氣)
  • 情志鬱結 → 焦慮、抑鬱 → 疏肝解鬱(柴胡、合歡皮)

👉 中醫的價值在於:讓病人能承受治療,並活得更像「一個人」。


實證醫學中的中醫

  • 針灸:能改善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(JAMA Oncology, 2015)。
  • 中藥免疫調理:黃耆多醣體可增強免疫細胞活性(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, 2019)。
  • 生活品質改善:癌症患者接受針灸,睡眠與疼痛控制顯著提升(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, 2018)。
  • 台灣本土研究(台大醫院, 2020):癌症患者合併中藥治療,住院天數與醫療資源使用下降。

中醫介入癌症輔助治療的四大方向

方向主要作用中醫方法
副作用管理減輕噁心、嘔吐、疲倦針灸、補中益氣湯、香砂六君子湯
免疫調整提升免疫力,降低感染風險黃耆、靈芝、黨參
體質改善幫助恢復脾胃功能與能量健脾補氣方、飲食調理
情緒安定改善焦慮、失眠、抑鬱安神藥材、耳穴、情志調理

中醫的人文關懷:醫病同心

癌症不僅是身體的戰爭,也是心理與靈魂的試煉。
西醫能清除腫瘤,但中醫能在 副作用管理、體質調理、情緒支持 上給予溫柔的陪伴。

「醫學的最高境界,不只是延長生命,而是讓生命有尊嚴。」


結語:走在科學與人文之間

癌症輔助治療中醫,是一條結合科學與傳統的道路。
在現代醫學精準打擊腫瘤的同時,中醫以整體觀陪伴患者,讓他們少一分痛苦,多一份安穩。
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,正走在這條艱難的抗癌之路,或許中醫能給你不同的支持。
在我的門診中,會依據體質、病情與治療階段,提供 針灸、副作用管理、中藥調理、情緒安神 等完整照護,陪伴你走過這段旅程。

📍 門診資訊

醫師:呂長庚中醫師|昀月堂中醫
主治項目:中醫減重、體質調理、代謝症候群改善、慢性病管理
地址:台中市西屯區福順路78號1樓
電話:04-2463-6606

門診時間

  • 週一:晚診 18:00–21:30
  • 週二:早診 09:00–12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  • 週三:午診 14:00–17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  • 週四:早診 09:00–12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  • 週五:午診 14:00–17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  • 週六:早診 09:00–12:30
  • 週日:休診

💡 醫療不只是治病,更是治人。
讓我們一起,把科學與傳統結合起來,走向更完整的全人關懷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