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為什麼有人「老得快」?
你是否觀察過,有些人年齡相仿,卻顯得蒼老、疲憊,另一群人卻能神采奕奕?
這並非單純的「基因好壞」,而是體內長期的 慢性發炎 (chronic inflammation) 所導致。
不同於急性發炎(感冒發燒、關節紅腫),慢性發炎是一種 隱形的低度炎症。它不會讓你立即不舒服,卻像一團「暗火」,日復一日地消耗身體機能,推動老化與疾病提早發生。
醫學界甚至為此創造了一個新名詞:炎症老化 (Inflammaging)。
二、慢性發炎有哪些症狀?
慢性發炎的可怕之處在於它「不痛不癢,卻持續存在」。
許多病人其實早已感受到警訊,只是沒有意識到。常見症狀包括:
- 長期疲倦、精神不濟:睡再多仍覺得沒恢復。
- 睡眠品質下降、淺眠多夢:容易失眠或醒來仍疲憊。
- 體重增加或減重困難:尤其腹部肥胖,反映內臟脂肪堆積。
- 腸胃不適:腹脹、便祕、腹瀉,反覆交替。
- 血糖不穩、餐後嗜睡:容易想睡、注意力下降。
- 皮膚暗沉、痘痘或濕疹:皮膚成為發炎的出口。
- 關節痠痛、僵硬:活動後不適,常被誤以為單純退化。
- 記憶力下降、情緒不穩:健忘、焦慮、憂鬱。
📌 如果你長期有以上狀況,很可能正被慢性發炎影響,而這也是「加速老化的隱形火苗」。
三、慢性發炎如何偷走健康?
- 免疫系統耗損:免疫細胞長期被激活,導致「免疫衰老」,抵抗力下降。
- 組織損傷與氧化壓力:發炎因子破壞血管內皮與神經細胞,造成心血管與腦部退化。
- 幹細胞功能下降:修復力不足,出現肌少症、骨質疏鬆。
- 疾病風險升高:與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失智症、癌症都有密切關聯。
四、控制發炎的策略
- 飲食:地中海飲食能降低發炎指標。
- 運動:規律的有氧+重量訓練能減少促炎因子。
- 睡眠與壓力:睡眠不足、長期壓力會惡化慢性發炎。
五、中醫觀點:炎症老化就是「虛中帶實」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」
老化時氣血漸虛,若痰濕、瘀血、火熱積於體內,耗損精氣神。
常見體質辨證
- 氣虛型:疲倦、免疫低 → 用黃耆、人參補氣。
- 痰濕型:肥胖、水腫 → 用茯苓、山藥健脾化濕。
- 血瘀型:關節痠痛、皮膚暗沉 → 用丹參、川芎活血化瘀。
- 陰虛火旺型:失眠、口乾、潮熱 → 用黃芩、知母清熱養陰。
食療建議
- 綠茶、薑黃:抗氧化抗發炎。
- 枸杞、黑芝麻:養肝腎、抗老化。
- 山楂:助消食、改善血脂。
經絡調理
- 足三里:提升免疫力。
- 太溪:養腎、延緩衰老。
六、中醫治療實證:抗發炎與延緩老化
近年越來越多科學研究支持中醫治療在「抗發炎、抗老化」上的作用。
- 方劑研究
- 補中益氣湯:臨床試驗顯示可降低 IL-6、TNF-α,改善疲倦。
- 丹參製劑:證實可抗氧化、改善血管內皮功能,降低動脈硬化風險。
- 單味藥材研究
- 薑黃素:減少炎症反應。
- 枸杞:抗氧化、保護神經,延緩退化。
- 黃芩素:降低發炎因子,具神經保護作用。
- 針灸與浮針
- 針刺足三里能改善免疫調節。
- 浮針療法透過筋膜調整,減輕慢性疼痛與發炎,適合退化性關節炎與肌肉僵硬。
👉 系統性回顧證實:中醫介入能透過抗氧化、調控免疫、抑制促炎因子,延緩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生。
七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抗發炎?
- 飲食:多蔬果、全穀、優質油脂,少精緻糖與加工食品。
- 運動:每週 150 分鐘有氧+2 次阻力訓練。
- 睡眠:保持 7–8 小時高品質睡眠。
- 情緒管理:冥想、深呼吸。
- 中醫調理:依體質扶正祛邪,降低內在「暗火」。
八、總結:老化可以慢下來
慢性發炎不是「一定會有病」,但卻是「疾病的溫床」。
它像一股隱形的暗火,讓人加速衰老。
👉 唯有 飲食、運動、睡眠與中醫調理 多管齊下,才能真正控火、延緩衰老,讓身體恢復平衡。
老化不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命運,而是一場可以被管理的過程。
🏥 預約體質評估與養生調理
想知道自己是否處於慢性發炎狀態?
👉 歡迎門診諮詢,透過完整評估,為你設計抗發炎、抗老化計畫。
醫師:呂長庚 中醫師|昀月堂中醫
主治項目:中醫減重、體質調理、代謝症候群改善、慢性病管理
📍 地址:台中市西屯區福順路78號1樓
📞 電話:04-2463-6606
門診時間:
- 週一: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二:早診 09:00–12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三:午診 14:00–17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四:早診 09:00–12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五:午診 14:00–17:30、晚診 18:00–21:30
- 週六:早診 09:00–12:30